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键盘乐器资讯 » 钢琴资讯 » 正文

裘元朴:刀叉上“练琴”的钢琴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吴丹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102

     关于练琴,10位钢琴家会有10种习惯和方式,却都逃离不了一点:勤奋苦练。然而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美国钢琴家裘元朴看来,练钢琴首先要“忘记”钢琴,甚至可以通过像烹饪这样的曲径来感受钢琴艺术的细微特质坐在一堆国际评委中间,一头黑色过肩长发的Frederic Chiu很容易地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我的中文名字叫裘元朴。”在记者说到他英文名时,这个拥有一张纯正中国脸庞的男人耐心地一字一句告诉我,他中文名字的写法。
     9月22日、23日,享有盛誉的第八届弗兰兹・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选拔赛(亚太区)在上海音乐厅举行,裘元朴与其他5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委们亲临上海,为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亚太区的选手甄选优胜者。
     对裘元朴来说,钢琴比赛在他的职业生涯里有着特殊意义――1993年,他以参赛者身份进入美国范・克莱本钢琴大赛决赛,一半评委给了他最高分,而另一半给了他最低分,极大的悬殊让裘元朴最终被淘汰。谁知道,愤愤不平的观众们群起抗议,在美国媒体上引发了激烈争论。在那场轩然大波中,裘元朴被媒体称为“Non-winner”(无冕之王),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当年的冠军。
  “他不靠比赛成绩,却取得了美国一流钢琴家的地位。这在钢琴界中是少见的。”曾获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孙颖迪说。孙颖迪去年在美国演出时就听说了裘元朴的名声,这位特立独行的钢琴家当时在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大师班”,《纽约时报》、《今日钢琴》等主流媒体均对他的大师班进行跟踪报道。“在裘元朴身上,你能看到跟大多数钢琴家不一样的特质。”孙颖迪说。
     9月23日,四位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联手在“星广会”上举办一场纯正的李斯特作品专场音乐会,就数裘元朴最特别。他上场时配备的是一张靠背椅,当他身着中装,很松散地靠进椅子里演奏时,你会为那种松松垮垮的状态震惊。通常只存在于七八十岁老一辈钢琴家身上的轻盈自如,在43岁的裘元朴身上出现了。这时你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一半评委中意他的松散,而另一半评委厌恶这种诗人般的不严谨。
     吃喝玩乐练钢琴
     关于练琴,10位钢琴家会有10种习惯和方式,却都逃离不了一点:勤奋苦练。钢琴家尤金・达尔波特曾这样说:“一天不练琴,自己能听出;二天不练琴,老婆能听出;三天不练琴,评论家能听出。”
     但这些理论,在裘元朴那里彻底不存在。
     先来看看钢琴家们是如何参加他的训练班的――走进一个大房间,最突出的不是钢琴,而是巨大的厨房。每个人进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弹琴,而是集合去菜市场买菜。采购回来之后,学员们围在大厨房里洗洗切切,热火朝天地准备餐点。在这里,你可以聊天、品红酒、展现厨艺,唯独不能做的,就是弹琴。
   “为了避免孤单,我的每个班会招收六七位学员,让大家一起做饭。现在已经有上百位学员加入了我的大师班,年纪从18岁到60岁都有。”裘元朴看上去更像一个搞行为艺术的顽童,但他不断地强调,“用这种方式,他们重新理解了音乐。”
     他对前来报名的人只有两个要求:从小学琴、多年来保持每天练琴的;18岁以上,开过个人演奏会的。他会按照等级将钢琴家们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级别的人,三天内不碰钢琴,只能看着乐谱冥想,并且在三天后直接开音乐会。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忘记键盘上的音响,忘记肌肉在键盘上的熟练运动轨迹,然后,凭着细致的乐谱研究,重新寻找感觉。
   “你知道很多人的反映是什么吗?他们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然后轻轻碰琴键。那一瞬间,很多人会被出来的音响吓坏。这是他熟悉的钢琴吗?”裘元朴模拟着演奏家们的欣喜和惶恐,他认为这种方法是“训练学员自信心的过程”。没自信的人偷偷跑去练琴,那些带着好奇或有足够自信的人,就真的在三天后毫无准备地走上舞台,看着钢琴,像面对一个思念已久的情人一样,重新颤巍巍地伸出他们的手指。三天后,效果总是很好,很多人就此找到自信。
   “钢琴家们从小就拼命练琴,那么多年的投入后,是该向世界敞开了。钢琴家需要体会不同的事物,而不仅仅是苦练。钢琴演奏的风格是从你个人的人生观、个性里体现出来的,否则很容易刻板。”
     如果你质疑这种训练方式“不务正业”的话,裘元朴会忽然大笑起来,“不务正业是必需的,这种方式对大众不一定有用。但对终日沉浸在钢琴里的职业钢琴家来说,是种全新的体验。”
     做菜是我创作的一部分
     裘元朴是典型的美籍华人。在美国长大,14岁就与印第安纳波里交响乐团首次登台演出;在伦敦的首演,获得了Standard晚报“不可多得的钢琴家”的评价,乐评家们认为,他的钢琴取得了“知性、感性与音乐性技巧间的平衡”。
     然而,这种技术的和谐与平衡却是在意外情况下获得的。
     12年前,裘元朴一个人从纽约跑到巴黎,“穷困潦倒,没钱租房,没钢琴可练”。“我住在没有厨房厕所的小房间里,没琴可练,又要准备音乐会,只有到处找朋友们借琴。”裘元朴记得,自己每天在公交车上拿着乐谱,在头脑里疯狂练习,遇到困惑的段落便划下来。“一旦借到钢琴,我就拼命练,练完之后,又回家拿着乐谱反思。”7个月之后,裘元朴租到第一套住所,有了自己的钢琴,但此时他已经不习惯每天大量练习,而是每次只给自己两个小时,全神贯注地练。
    “我只是碰巧发现了这种练习方式。”裘元朴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幸运,所以,我在欧美开设不同的大师班,把我的体会传授给别人。”
     他要钢琴家们把眼光放向生活。他总是要求别人在练琴前先去做饭、运动、看场电影、看会儿书,再面对钢琴时,就会拥有不一样的心态。
     他自己的爱好极其广泛,烹饪、绘画、写诗、翻译……每一项看似跟音乐无关,却都被他视为“练琴”的一种。“在钢琴上练琴令人厌倦。我的头脑里随时随地都想着曲谱。可以说,我全天24小时都在练琴,但真正摸琴的时间只有2小时。那2小时对我来说是倍加珍惜的,一定要解决问题。”他把F1车手、高山滑雪手跟钢琴职业相比较,“那些人并不是每天有机会练习,我觉得钢琴家也应该这样。练习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效率。”
     跟很多钢琴家不同的是,裘元朴并不因为自己是职业钢琴家而远离厨房,相反,他每天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全家人一天的早中晚餐。他会向你细数他拿手的法国菜,并自豪地说,“我不怕刀。钢琴家左右手并用,思维很灵活,所以厨房表现也会很棒。”
     这个从未在中国过生活的男人,最爱给家人包饺子,“做菜是我创作的一部分。”他还画油画,视每天的不同心情去涂抹,画上风景每天在变化,直到自己觉得可以了,就送给朋友,或挂在家中。 对于钢琴艺术,裘元朴追求“冥想”状态――手指、思想和内心的关系,是他一直在研究的。“我在思考整个音乐的表现过程,寻找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我必须关注常人的生活状况和周围的世界,那会让我清楚自己是谁。这种方式让我感觉新鲜。”
     身上留着纯正中国血统的裘元朴,生长在美国,定居于巴黎。欧洲文化的浓厚艺术气息、中国文化的传统与自律、美国人的新思维与活力,在他身上都有体现。若问他属于哪个国家,他会笑答,“这三个国家在我身上汇聚。”

更多:

 
关键词: 裘元朴,练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