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乐资讯 » 正文

大通南关村曲艺队:银弦悠悠唱出百花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郭晓芸  作者:西海都市报  浏览次数:108

     12月7日,记者来到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南关村,规划齐整的庄廓院、整洁的村容,令人赞叹。推开南关村曲艺队活动室的铁门,炉膛里的火苗在欢快地跳跃着,滚烫的开水愉快地歌唱着。雪白的墙上,一张南关村曲艺队活动时间安排表吸引了我,安排表上详细地注明了每周一至周日,曲艺队每天的排练剧种,足以看出组织者缜密的心思。
     见记者来访,村民们兴致很高,他们从家里搬来了乐器,聚集到活动室。调弦、对音、练嗓,不一会儿,活动室里就乐声阵阵。
     剧团历史逾百年
     今年已75岁高龄的郭金顺是南关村的原党支书,更是村剧团的“唱把式”,他清亮的嗓音、婉转的唱腔曾经是村民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郭金顺说,虽然有关村剧团的历史记载很少,从他记事起,村中的长辈都在唱,照此推算,村里的剧团至少已有上百年历史。
     郭金顺小时候就常跟着父辈学唱各种青海地方小戏,《张连卖布》《二瓜子要车》等等,他张口就来。那个年代,庄户人家学戏根本没有什么剧本,一代代地,大家都是全凭耳听心记来学唱的。没有表演场所,田间地头就是他们的舞台;没有乐器,省吃俭用也能攒下一把二胡;没有剧本,唱词唱腔就默记在自己心中……一时间,南关村里人人都能亮几嗓子,人人都能拨弄几下琴弦。就这样,在南关村,听戏唱戏的老传统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流传了下来。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1966年起,由于历史原因,南关村的业余剧团停止了演出,不仅过年过节时不见了剧团的身影,甚至平时大家连嘴里随便哼唱都不敢了。然而村民们心里很清楚,终有一天,大家会扯开嗓子再痛痛快快地吼几句。他们将对青海民间戏剧的热爱深深地埋藏在内心深处。
     新时代 “老”追求
     郭生有是郭金顺的儿子,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对青海各种地方小戏很感兴趣。从小学唱时,他那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就有板有眼,分寸拿捏得很到位,悟性很强的他颇得父亲真传。如今他不仅是南关村里业余剧团的骨干,还活跃在桥头镇曲艺社、新城曲艺社。
     改革开放后,村民富裕起来,由于世世代代唱戏的“老根”还在,大家就渐渐地动起了心思,茶余饭后三五人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可由于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只能各家轮流做东,小打小闹地唱几出,编演的剧目也只有在春节时才有亮相的机会。12月2日,经多方筹资,南关村文化曲艺艺术队成立了,村里的戏剧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就不约而同地聚拢到活动室,交流心得,切磋技艺。郭生有说,随着曲艺队的成立,他们走出去的机会更多了,对于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很有帮助。
     郭生有说:“以前生活水平差,整天忙着解决温饱问题,再喜欢唱戏也只是嘴里哼几句,哪有心思整天唱。现在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花个千把元买把乐器也不再困难了,就想着把中断了的剧团恢复起来,这样村民们都有了去处,大家不再是自娱自乐,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村里老人们玩的根子都有,所以组织起来很轻松,响应者也很多。”他自豪地说:“唱词、唱腔等都没有经过正规学习,除了向老人们请教之外,我们还有意从电视、磁带上学习,现在我们的剧团成员已近二十人,无论越弦、平弦,还是道情、秦腔,都有很多唱得非常好的人。从全县来讲,虽然我们没正规学习过,可水平还算是不错的呢!”
     如今在南关村,《张连卖布》《落碗计》《杀狗劝妻》等传统剧目,众人已是耳熟能详;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郭生有为首,南关村涌现出了一批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人,他们编唱了许多歌唱新农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的新剧目,每到农闲时节,他们就组织起来,为乡邻们演唱。他们还吸收了4名妇女加入了剧团,“以前妇女是不能唱戏的,现在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再有封建思想。”郭金顺说。
     采访中,村民们都说剧团能得重新组织起来,郭生有功不可没。郭生有很谦虚,他说:“能将中断了十几年的曲艺队恢复,靠的是全村人的力量,我们虽然能力有限,可也想着为丰富农村传统曲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出一份力,这就是我们全体成员的一点心愿!”
     周玉成:文化根子不能断
     在南关村,老一辈的唱将已所剩无几。郭金顺、周玉成等“老把式”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的老唱将,如今,银发爬上了他们的双鬓,曾经清亮的嗓音也已沙哑,看着村里的年轻人们抚琴高唱,他们的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村民们介绍,周玉成年轻时有“两绝”:他饰演的旦角简直是一绝,另外一绝是他的好声嗓。周玉成说,他有件伤心事,那就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停唱以来,他就再也没有痛痛快快地亮嗓了。看着年轻人们吹拉弹唱,他说:“我老了,唱不动了,看着他们真是眼热!”经不住村中年轻人怂恿,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周玉成给大家演唱了一曲《张生会莺》。
     看到村里无论男女老幼学戏、唱戏蔚然成风,周玉成心中很是高兴。“虽然我已经有二十多年都没有再唱了,可是,看到年轻一代能如此喜爱我们青海地方戏种,我很高兴。以前农闲时村里的年轻人喝酒打架的人多,没事晒阳娃的人更多,可如今,大家自觉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学着自己改编、填词,村里的风气一年比一年好。村里文明了,我也想着多培养一些年轻人。只要年轻人们想学,我可以把我会的全部教给他们。无论如何,南关村里的文化根子不能断啊!”

更多:

 
关键词: 曲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