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在从艺道路上总是要经历一个受启发的过程,从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行当到被一种更细致的艺术门类所吸引,从而豁然开朗,专心为之付出。这个过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新奇又充满挑战性。从听郭玉红的河北民歌演唱会,到随后对她做的专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作为我省著名歌唱家,郭玉红已被河北民歌的魅力深深折服,以民族唱法为专长的她决心做一名河北民歌的传扬者,挖掘出更多更好听的河北民歌,让河北乃至全国的观众都来欣赏河北民歌。
郭玉红1976年生于河北廊坊,是全国青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青联常委、河北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玉红从小喜欢音乐,1991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院音乐科,师从优秀民歌教授程素雯,1995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考入河北省歌舞剧院担任主要独唱演员。她演唱的《我的家乡在河北》、《好人好心肠》》、《国旗情》、《家》、《认识你真好》等歌曲,都是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主旋律歌曲。在2007年末举行的《燕赵情―――郭玉红河北民歌情景演唱会》上,郭玉红以其清纯、圆润、甜美、深情的歌喉,为河北人展开了一扇欣赏河北民歌的新窗口。记者在采访郭玉红时,性格开朗、直率的她总是边说边唱,唱歌已成了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记者:这次的河北民歌演唱会,让河北听众大开眼界,原来河北民歌这么好听,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河北民歌的?
郭玉红:我从1991年进省艺校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河北民歌了,很喜欢听,但我曾经觉得我可能永远也唱不了河北民歌。因为河北民歌里小零碎的东西太多了,学起来很难,它是取材于生活,来源于地方,用民谣、方言哼唱出来的,如果不亲自采风、接触,单纯地学是很难的。
记者:你作为一名专攻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在演唱河北民歌的时候是否一开始也不习惯?
郭玉红:按照民族唱法的专业技巧,刚开始唱河北民歌的时候的确很难,不过我们不是一味地学唱,而是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北民歌进行一些小改动、小加工,让它更贴近现代人的欣赏习惯。
我一直觉得民族唱法应该叫中国唱法,而不是刻板地和西洋唱法、通俗唱法分隔开,只要有好的发声方法,都可以用到演唱中去。民歌取材多样,更具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民族唱法和民歌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
记者:说说你自己的情况,你出生在有艺术传统的家庭中吗?
郭玉红:没有,我家里没有人唱歌。但我从小喜欢唱,记得11岁左右的时候,经常跟着收音机里学唱歌,后来唱了一首《妈妈的吻》,我哥哥觉得不错,说我有唱歌的天赋。上中学后就一直在学校的艺术团唱歌。
记者:选择民族唱法是自己的意愿吗?
郭玉红:去艺校考试的时候,我还是唱通俗歌曲呢,那时候不了解民族唱法,更不知道什么是民歌。那时也很不自信,觉得和我一起考试的人都比我唱的好,我就不敢唱了,录取的老师鼓励我大胆唱,他们对我说我是有前途的。我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慢慢地接触民族唱法,接触民歌。
刚上艺校的时候,正是中国原创流行乐坛最火的时候,我特想唱流行歌,老师不让,到入学第二年我才渐渐适应过来。刚开始接触民族唱法的时候,很不适应,一首《摇篮曲》要唱好几遍,老师说要在唱的过程中注重咬字,把声音缕好。不过唱到后来,我越发喜欢民族唱法,越唱越能带入感情,声音的表现力越来越强。
记者:在民族唱法领域,你是河北省的领军人物,你觉得河北民歌有怎样的特点?
郭玉红:2007年初为筹备这场演唱会,我开始正式接触河北民歌,到民歌诞生地进行采风、走访,我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个美好的领域,原来河北民歌这么好听!我原先对它的误解也一一消除。河北民歌有难唱、不易学的特点,但它能够最直接映射河北地域文化,有的歌慷慨激昂,有的歌深情委婉,但一听就是河北的。
记者:可是我们听到的河北民歌的确太少,很多歌,比如《回娘家》,这么好听的歌我们并不知道它也是河北民歌。
郭玉红:是呀,我们宣传的还不够。像一听江苏的《茉莉花》,我们就会想到江南,一听信天游,就会想到陕北一样。这些歌经由民间、歌唱界的努力,在全国都已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我们也应该把我们本地的民歌文化重新挖掘,进行加工和包装,让它唱遍河北,唱响全国。
我有时候觉得很悲哀,我在很多歌唱大奖赛上担任过评委,可河北的选手从来没人唱河北民歌。而其他地方的选手都会唱本地的民歌,很好地宣传了他们的地方文化,也充分显示地方文化的优势。作为歌手,很多人不知道河北民歌有哪些。如果说昌黎的《茉莉花》大家还陌生的话,可那么经典的《小放牛》,很多人不知道是河北的,别看它歌词里有“赵州桥”。
记者:你在采风的时候,民间会唱河北民歌的人多吗?
郭玉红:不多,能够完整唱下来的都是老人。我去唐山采风,一个老奶奶给我唱了好多歌,都不愿意停下来,我越听越有味,可心里也发酸,这些歌如果没人学的话真有可能就失传了。不过咱们省里已经高度重视起对河北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也开始付诸行动,我这次民歌演唱会就是例子。
河北民歌丰富多彩,除了刚才说的《茉莉花》,像沧州南皮民歌《送哥哥进城》加入了方言,听起来还很幽默。我们都知道小提琴名曲《梁祝》,在咱们唐山丰南也有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很大气、舒展,是咱河北的味道。仔细挖掘的话,河北这么大的地方,冀东、冀中、冀南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会有很多好听的河北民歌的。
记者:今后你在歌唱事业方面有怎样的打算?
郭玉红:今后我要多唱咱河北民歌,让河北人爱河北民歌就像热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文化一样。
艺术无止境,我一定努力让河北民歌传承、发展得更完美,我自己也会加强自身的修养,每天听大量的歌曲,多看书,以一颗真挚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歌唱事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