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乐器每日资讯 » 正文

音乐学家走进考古现场 九连墩乐器最大程度复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黄征 刘莉琳  作者:湖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87

    5月14日电 在千年古墓中能“听”到音乐吗?昨日,我国第一位音乐考古学博士、中国音乐考古中心主任李幼平告诉记者:4年前,几位音乐学家首次走进古墓与考古专家现场合作,寻找音乐的“蛛丝马迹”,使九连墩90余件乐器在今天得以最大程度复原。 
  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九连墩大型战国楚墓出土文物整理工作日前取得初步进展,700余件出土时残缺不全的珍贵文物实现了拼对复原。这些文物中的90余件乐器也由此顺利完成测音、定名、定性工作,现已进入专项研究。
  李幼平介绍,以前音乐学家是不能在第一时间直接进入考古现场的,他们对音乐文物的研究要等到其出土后进行。乐器在古墓中摆在什么位置?与其他器物的配置关系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起什么作用?这些音乐界关注的问题都难以得到解答。“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因考古学家对乐器结构不太熟悉,部分音乐文物在出土时难免丢失一些信息,给后期研究留下遗憾。”
  2002年12月,李幼平和另外三位音乐学家一起走进九连墩古墓,参与现场发掘。他们以音乐史学工作者的目光审视这些沉睡了2400年的文物,密切注视每件器物的散存状况以及与其他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所有与音乐相关的信息。
  李幼平说,此次完整复原的一把笙出土时,专家们最先发现的是笙斗(笙的身子)。几位音乐学家当即提醒其他考古学家,还应该有一组苗管和数枚簧片,而且不同长短的苗管是与不同的簧片相匹配的。果然,现场专家们随即找到了苗管和已散落在周围的簧片,为完整复原打下了基础。
  李幼平一直十分关注中国古代乐器上弦的质地,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因没到考古现场,很多乐器的弦早已风化,出土后连痕迹都找不到了。“在九连墩考古现场,我们发掘了一架瑟,虽然弦也风化了,但在瑟枘上找到很多缠弦的痕迹,对后期研究帮助很大。”
  李幼平还告诉记者,现场发掘还让音乐学家们判断出瑟的社会功能。“我们在瑟上找到了使用过的痕迹,说明它是墓主人生前的爱物,而不是仅仅在人死后陪葬的。不到墓葬永远回不到彼时彼刻,它能帮助我们了解音乐文物在当时礼乐制度背景下的作用,也为以后通过再创作来再现古代音乐提供了物质基础。”
  省考古所所长王红星则认为,音乐学家参与现场发掘是近年来多学科联合考古的趋势,也是考古界在认识上的提高。“相关学科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视角,不仅能使文物尽可能完整复原,还能极大地丰富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量,避免传统单纯的考古造成大量历史信息丢失。”

更多:

 
关键词: 九连墩乐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