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1982年10月7月出生在重庆大渡口区,出生证上使用的名字是李希,三岁改名李希粒五岁正式改为李云迪。至今,长辈们仍习惯叫他的乳名希希。
作为家中的长孙,李云迪深得长辈的宠爱。他在开口说话之前已经能听懂音乐,家人发现,当他哭闹的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哪怕只是几个小节的旋律,他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到了一岁多,他已经跟着收音机学唱了很多歌曲。奶奶至今还保留着孙儿两岁生日那天的台历,上面记录着他会唱的20多首歌曲。
“他的那首《回娘家》唱得可好了,一边唱一边手舞足蹈。”老人说:“那时他让爷爷把他抱上桌子,就趴在收音机前贴着耳朵听,听完再学唱给我们,音唱得准,歌词也能全记下来”。
到了三岁,唱歌已经不能满足李云迪对音乐的渴望了,当他在乐器店看见一架四贝司的手风琴,就被它迷住了。
“严格地说这架手风琴甚至不能算作一件乐器,”母亲张小鲁比划着,“它很小,是红色的,确实很精致,可是作为玩具,很昂贵,所以当时没有买。后来看云迪念念不忘,刚好他四岁生日快到了,我就狠狠心给他买了那琴”。
“别提多喜欢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每一样新买给他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都要陪他睡。有一次给他买了一双运动鞋,他也把它放在枕头边。好像只有这样,这东西才真正属于他了,好像成了一种仪式。那架小手风琴足足陪他睡了半年多”。
谈及当初对手风琴的感受时,李云迪说:“一见钟情,一看见它就特别喜欢,很想去碰它,也是一种缘分吧,不过当时还是把它当作一件玩具。后来进了少年宫接受正规学习,听到手风琴直接产生旋律,那时候感觉离自己很近,也为我带来更多的乐趣”。
7岁那年,李云迪改学钢琴。对此,李云迪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六岁的时候已经拉120贝司的手风琴了,琴又大又沉,每次拉琴都是一场体能训练。重庆夏天酷热,因为背着琴,身上总长满了痱子,父母心疼我,就尊重了我的选择。再有就是我觉得手风琴的音域决定了对音乐表现空间的有限,相比之下钢琴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而且弹钢琴比拉手风琴舒服多了”。
如果说手风琴使李云迪领略到音乐的妙趣,那么钢琴88根琴键发出的轰鸣声则点燃了他的音乐梦想。
这个手风琴班最小的学生以最“老”的年纪转到了钢琴班,家里借钱为他买了一架二手的珠江牌钢琴,李云迪的钢琴之路从此起步。后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叫李云迪,今年九岁,是重钢九校四年级七班的学生,也是一名少先队员。
我瘦瘦的个子,有一米三五左右,我的头扁扁的,头发乌黑发亮,有一双调皮的眼睛,非常滑稽。我的嘴唇厚厚的,给人忠厚的感觉,但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忠厚。我有好几颗虫牙,这是因为我吃糖吃得太多的原因。我爱穿运动衫和运动裤,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的运动鞋,我很喜欢。
我爱好打乒乓球、踢足球,但我最爱听音乐,每天我睡觉的时候总是放着音乐。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弹钢琴,我七岁时,妈妈爸爸省吃俭用,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我非常高兴。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都要练习二到三个小时的钢琴,有时候练习到妈妈规定的时间了,我也总不下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想将来长大了当一名钢琴大师。
如果不刻苦认真地练是不可能当上一名钢琴大师的。
说起儿时的这个梦想,李云迪笑起来:“其实那时候并不知道‘钢琴大师’意味什么,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觉得大师很伟大,钢琴大师就是最好的,不过当时我确实想要把钢琴弹到最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