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小提琴  吉他  笛头  双簧管  电钢琴    长笛  钢琴  古筝  乐器展 
 
首页横幅商城广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音乐会资讯 » 正文

“中国当代交响乐音乐会”在意大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萧冷  作者:www.globalmi.com  浏览次数:120

   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5月23日――6月8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了首届中国文化艺术节。这是由两国政府在近两年中经过数次反复协商而进行的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的文化艺术首次在意大利古老的首都罗马被广泛介绍。艺术节共有16台晚会,包括香港城市现代舞团、广州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共三场现代舞,一场现代化的河南豫剧《程婴救孤》,民间皮影戏,蒙古民歌合唱,杂技、武术等。在罗马文化中心和音乐厅,张悬着中国式的巨型彩色海报和红灯,每日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气氛热烈;在富有深厚文化历史的文艺复兴发祥地意大利,举办五彩缤纷的中国文化艺术节,受到热情浪漫热爱艺术的意大利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真是一场特别有意义的文化盛事!  
   这届艺术节的特点是:虽有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戏曲等,但是却突出了现代文化,即使这些传统艺术也改造得具有很大的现代性。开幕式是应对方提出而安排的现代歌剧《诗人李白》,此剧已在美国和北京、上海演出过。闭幕式是一场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由谭利华担任指挥,由意大利罗马的 ORCHESTRA DI ROMA E DEL LAZLO交响乐团演奏。笔者最有兴趣的正是这场音乐会,因此采访了文化部外联局西欧处处长陈平先生――这次艺术节的主要组织者和操办者。艺术节突出了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突出了作为国际现代文化代表之一的交响乐艺术,最重要的是突出了中国当代的交响乐作品,这是我国历年来文化交流活动中从未有过的现象,因此很有意义。 
   这次音乐会共有三部各具特点的中国当代交响乐作品:以《梦四则》(1986何训田)《愁空山》( 1996郭文景)为上半场,而以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2000)为下半场。音乐会受到热烈的欢迎,获得很大的成功。各具特点的三部作品反响都很好:《梦四则》加了扩大器的二胡和乐队的结合从一开始到结束都很有魅力,《愁空山》的语言和音色新颖而备受欢迎,此作以中乐团和交响乐团的两个版本已在国内外演出了20多场。而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却是屡经曲折:原定2000年的首演未能举行;在2001年曾被国际大师潘德列斯基高评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大师本人还曾提出要求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但也因故未成。2001年曾在台湾首演,但是在大陆却直到2004年才在上海得到首演,但是一经问世即反响强烈,近年来在北京被演出了三次。这次是欧洲首演,果然反响强烈,掌声持续很久,作者谢幕数次。音乐会最后作曲家们的总谢幕又有我国驻意大利大使和意大利文化部长上台祝贺。在当晚深夜的晚宴上,意大利著名雕塑家Paul Fuchs热烈地评价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有三个人:一个是有大愤怒的人,一个是有大爱心的人,还有一个是有大怀疑的人。”在晚宴散后,承办这次艺术节的“汉国际艺术公司”的总裁Jochen Hahn先生和Paul先生及其夫人一起又向王西麟说:“毫无疑问,你的作品是这场音乐会最有分量的作品!”在乐团担任演奏首席大管的来自台湾并已定居罗马多年的容好先女士,在音乐节结束数日后的同餐中又对王先生说:“我们演奏员许多人都被这音乐深深感动!这真是少有的好作品啊!” 
   担任这次音乐会指挥的谭利华,是这次音乐会演出的决定性力量。他对整场音乐会进行了精心布局策划。首先是仔细慎重反复斟酌选定作品曲目;之后又对三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读谱研究案头准备,真正把作品都吃透;在排练过程中,他胸有全局,计划有序,深入要求,克服了对方由于管理松散而致的若干困难,每天排练六个小时,连排和演出的一天竟然工作达九个小时之多!而且自始至终都保持了充沛的精力和严肃的艺术要求并能够很好地控制乐队,他的艺术水准和工作精神,赢得了全体乐队和作曲家们深深的尊敬。 
   这次音乐会的成功有力地表明:我们并非没有好作品,但有了好作品,还得有相应的操作机制将其推出,在这里,指挥家的艺术观念和使命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意义重大的领域里,谭利华多年来一直做了许多艰苦而持续的工作,今年5月24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上,他对作品的排练和指挥水准就又有了很大的突破:他指挥的《炎黄风情》、《仓才》和《第四交响曲》都比过去有了突出的提高,使作品焕发出了新的面貌。他是有意识地以推动中国作品为使命的。这次音乐会以当代中国交响乐作品为主题的创意,就是他提出并执行的。这是难能可贵的艺术指导观念。 
   同时,此次音乐会更见证了文化官员的现代素质对文化建设与交流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在关键时刻,他们排除了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坚持和保证了这次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的举办,是这次音乐会的直接促成者。 
   中国需要把自己有意义有质量的大部头交响乐作品推向国际。2005年上海交响乐团访美带去了朱践耳先生的《第十交响曲》,作为重头作品演奏了十多场,这次又把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做了欧洲首演。这一观念如能成为推动我国当代交响乐作品走向国际交流的主导思想,则文化和艺术幸甚。

更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条款 | 积分规则和购买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2040803号-7

360图标 征信网图标